立即体验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专题博物馆
分享至:

  

基本信息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是在邓小平亲自关心下,于1985年8月15日建成开放。经过3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已经成长为具有较高国际知名度的纪念馆。

  目前,纪念馆含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实展、“三个必胜”主题展、“二战中的性奴隶——日军‘慰安妇’制度及其罪行展”等三个基本陈列,展示了南京大屠杀、日军“慰安妇”制度、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历史。共展出近4000幅照片,9992件各类文物,262部影像资料,智慧而严肃地表达了暴行、抗争、胜利、审判、和平五大主题。其中,美国牧师约翰·马吉牧师用于拍摄南京大屠杀历史影像的摄影机和影像资料已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名录》。

  纪念馆内现存三处南京大屠杀“万人坑”遗址,分别展示了1984年、1998-1999年以及2006年发现的遇难同胞遗骸。2015年12月,“三个必胜”新展馆和分馆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建成后,纪念馆总占地面积10.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7万平方米,展陈面积达2万平方米。分布有7处广场、23座单体雕塑和一座大型组合雕塑、8处各种形式的墙体、17座各种造型的碑体。

  纪念馆是关于南京大屠杀历史、日军“慰安妇”制度、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综合型博物馆,大量的文物、照片、历史证言、影像资料、档案以及遗址对历史真相做了完整的阐述,每年都会投入资金对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慰安妇”制度受害者、抗战老兵等群体进行援助。

  自1985年8月15正式建成开放以来,截止到2018年底,共接待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观众近亿次。先后接待了习近平等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美国前总统卡特、捷克总统泽曼、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海部俊树、鸠山由纪夫、福田康夫、哥斯达黎加前总统、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阿里亚斯,澳大利亚参议院议长玛格丽特·里德、韩国前总理姜英勋等;30多个国家的驻华大使、驻沪总领事也曾来馆参观。近年来,近百次接受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西班牙等国家和香港、澳门等地区的媒体采访。

  纪念馆1997年被评为全国首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6年被国务院颁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被评为全国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2015年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评为全国文明单位,2018年被评为“改革开放40周年”优秀先进集体。

  从2014年12月13日起,纪念馆作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的固定举办地。

参观指南

一、开放时间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周一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参观时间:8:30—16:30 (17:30闭馆)

二、讲解预约:

  1. 免费讲解:南京大屠杀史实展,每日3场

  第一场:上午9:30,第二场:上午10:30,第三场:下午2: 30

  听讲解请提前10分钟到达纪念馆总服务台,咨询电话:025—86612230,以上免费讲解无需预约。

  2. 付费讲解

  全程共三场:史实展讲解、外景讲解、“三个必胜”讲解,80元/场,全程共240元。需要听取讲解的观众至总服务台联系。

三、交通路线

  1. 公共交通路线

  地铁:2号线到云锦路站,从2号口出站由一号门进馆参观。法定节假日及大客流期间从3号口出站由一号门进馆参观。

  公交:7、37、61、63、9、19、82、41、48、39、57、204、161、166、96、113、552、23、109、D12、D4、D7等22条线路

  2. 驾车

  线路一:车辆从水西门大街过来,可在水西门大街与江东中路红绿灯处沿辅道右转,向前约200米,右转可进入我馆“三个必胜”地下停车场。

  线路二:车辆从汉中门大街过来,可在汉中门大街与江汊路路口红绿灯左转,行进约300米,右转可进入我馆“三个必胜”地下停车场。

  线路三:车辆从江东北路由北向南过来,可在江东北路与水西门大街红绿灯路口处调头,向前行进约200米,右转可进入我馆“三个必胜”地下停车场。

  线路四:车辆从江东中路由南向北过来,可在江东北路与水西门大街红绿灯路口处继续直行约200米,右转可进入我馆“三个必胜”地下停车场。

四、家庭服务

  1. 婴儿车、轮椅免费提供

  地点:史料陈列厅和“三个必胜”主题展厅服务处。

  租借时需缴纳:500元押金与有效证件,并留下电话号码以便联系,请于当日17:00前归还至服务处。

  2. 箱包寄存

  大件行李(拖拉杆行李箱)须寄存,小件行李(背包、拎袋)可带入展厅。

  寄存费用:按行李件数收费,每件3元,请于当日17:00前于寄存处领取箱包。

五、观众求助

  如有问题或遇到突发情况,可向我馆服务台工作人员进行求助,服务台设在陈列厅入口处,求助电话:025—86612230。求助内容如下:

  1. 失物招领:如果您在展厅内丢失物品,请及时到服务台进行登记,如有人拾获,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联系。

  2. 意外受伤:如果您参观中身体不适或者意外受伤,请至服务台领用一些常用药物;若情况紧急,请告知周边安保等工作人员将尽快联系急救。

  投诉及意见建议:在参观过程中,如果您有任何建议和意见,请优先致电联系我馆进行处理。联系电话:025—86898620

六、观众请勿携带物品清单

  1. 枪支、军用或警用械具类(含主要零部件)及上述物品的仿制品。

  2. 爆炸物品类,包括炸药、爆破器材、烟花爆竹制品及上述物品的仿制品。

  3. 管制刀具类,如匕首、三棱刀(包括机械加工用的三棱刮刀)、民族刀、带有自锁装置的弹簧刀以及其他类似的单刃、双刃、三棱刀等。

  4. 管制刀具以外的利器、钝器,如菜刀、餐刀、大型水果刀、工艺品刀、剪刀、钢(铁)锉、斧子、锤子等。

  5. 易燃易爆物品,如:酒精、汽油、煤油、柴油、打火机、火柴、发胶、摩丝、指甲油、染发剂、去光剂等。

  6. 带有毒害性(汞、剧毒农药等)、腐蚀性(盐酸、硫酸等)的危险物质。

  7. 液体类物品(各类软、硬包装的饮料制品经本人试喝检验后可以带入场馆)。

  8. 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涉及政治、宗教、商业等宣传展示活动的印刷品、宣传品。

  9. 任何可能影响参观秩序的标语、条幅、旗帜。

  10. 除上述物品以外,中国法律法规明令禁止的其他可能影响观众参观或文物安全的物品。

七、交通线路与周边配套

  采用以纪念馆为中心的地图,百度地图提供技术支持,输入目的地或出发地,提供公交路线或自驾路线。

八、导览服务

九、参观须知

  1. 开馆时间为8:30—17:30,16:30关闭入口,停止进入,周一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2. 参观者请保持安静肃穆,不得嬉闹喧哗;爱护历史文物,不得亵渎、损毁国家公祭设施;衣着端庄得体,不得身着、佩戴与设施环境、氛围不符的服饰、图标;服从组织引导,不得扰乱公共秩序。

  3. 为保持庄严肃穆、环境整洁,馆区禁止擅自摆摊设点,进行销售、游艺、表演、乞讨以及实施其他有损场馆环境与氛围、违反公序良俗的行为。

  4. 禁止携带易燃、易爆、有毒和有放射性、腐蚀性以及其他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危险物品进入馆区。

  5. 在馆区进行展览、演出、影视剧拍摄、网络直播、采访等活动的,应当征得纪念馆同意。

  6.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歪曲、否认南京大屠杀史实,侮辱、诽谤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幸存者,编造、传播含有上述内容的有损国家和民族尊严、伤害人民感情的言论或者信息,侵害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幸存者的姓名、肖像、名誉等合法权益。

  7. 馆区禁止使用具有日本军国主义象征意义的军服、旗帜、图标或者相关道具,拍照、录制视频或者通过网络对上述行为公开传播。

  8. 凡违反上述规定者,本馆有权予以劝阻和制止。情节严重者报送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预约公众号)

  本馆已正式实施观众预约免费参观制度。疫情期间,南京大屠杀史展区预约名额为每日0.7万人,“三个必胜”专题展区预约名额为每日0.1万人。恢复常态化运行后,南京大屠杀史展区预约名额为工作日2.5万人,周末3万人,法定节假日3.5万人;“三个必胜”专题展区预约名额为工作日1万人,周末1.5万人,法定节假日2万人,额满为止。

十、入馆指南

  1. 已预约参观南京大屠杀史展区的观众自纪念馆1号门入口凭有效证件核录后,经过安检入馆参观。除二代身份证及护照外的其他有效证件(如: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居民户口簿、军人相关证件、老年证等)需前往观众预约服务中心换取二维码,扫码入馆。

  2. 已预约参观“三个必胜”专题展区的观众可从江东中路入口入馆。

  3. 当天如有余额,未预约观众可现场扫码预约或至观众预约服务中心凭有效证件现场预约,经身份验证后,通过安检入馆参观。

  4. 港澳台同胞和外籍人士请前往观众预约服务中心凭护照、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换取二维码扫码入馆或现场预约。

  5. 其他情况请咨询:18013959265(8:00至16:30)。

  【有效证件】:除二代身份证及护照外的其他有效证件(如: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居民户口簿、军人相关证件、老年证等)需前往观众预约服务中心换取二维码。

  【儿童参观】:12岁以下儿童,可在预约后随家长进馆;超过12岁未办理身份证的未成年人须出示户口本,至纪念馆观众预约服务中心换取二维码。

十一、疫情期间

  1. 观众入馆前,需携带身份证/护照/入馆二维码等相关证件,排队按序入馆。

  2. 观众排队入馆及参观全程必须正确佩戴口罩,注意个人卫生,间隔保持1.5米以上,并落实有关防护措施。未佩戴口罩者,谢绝入馆。

  3. 疫情防控期间,馆方科学控制入馆人群数量。工作日及双休日预约名额上限为南京大屠杀史展区7000人次,“三个必胜”专题展区1000人次,常态恢复视全国疫情再行公布。

  4. 开放期间,观众不得在馆内开展人员聚集性活动,一经发现,工作人员将及时疏散和劝阻。

  5. 在疫情未全面解除之前,暂不提供人工讲解,将使用语音讲解为观众提供讲解服务。暂停临时展馆和社教活动,馆内影视厅、报告厅、文创区域、万人坑遗址等易形成人员聚集的区域不开放。

  6. 暂不接待团体观众。

微信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
联系我们
留下您的联系方式,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提交